• 您的位置:广联园地广联文学

    年味儿

    2017-02-03 17:09:17作者:​开发区:景小莲 来源:

    农历腊月二十四,也就是传统的小年。据民俗专家介绍,北方称“扫尘”,南方叫“掸尘”,都是意在清除所有污浊,将不顺、不快一并清扫干净,扫地出门,以一番新的气象迎接新年。年关将至,年的味道,越来越浓。心的迫切,越来越重......


    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心里的牵挂在时间车轮的辗轧下,就仿佛随之肆意飘扬的尘土,任谁都不能将其轻易抚去,除非亲自回家看看,哪怕只是摸摸妈妈粗糙的手,看看爸爸花白的发,然后一边感叹时间的无情飞逝,一边相聚着迎接新年的到来。


    大约是十几岁的时候起,总听大人说,现在年味儿淡了,当时不觉得怎样,反正是过年嘛,有一万个理由懒散,能养肥了胆子不写寒假作业就好,似乎忙里偷闲,就是过年的精髓。后来连过年的仪式也越发精简——不再为了年夜饭忙碌好几天、不再把新衣服留到年三十才穿、连对过年的期许都少了,才渐渐觉得丢了什么。


    究竟什么是年味儿呢?是热气腾腾年夜饭的满足感?全家围坐在一起的热乎劲儿?还是爆竹声声里的烟火气?似乎都有,但又不尽然。


    年前回娘家过小年,感觉还是越乡土的地方越保持了原生态的风物,年味也就越浓。家家户户都乐于折腾,也喜欢交流:不厌其烦地做些传统吃食,不在于贵,而在于费时费力,亲情大概也就是在唠嗑声,劳作中愈加浓厚的吧!蹄膀炖到酥烂、口条卤至入味再蒸到胶质都出来,连不经意的一盅米酒,也是精心酿制的。一桌年菜,总是七份食材、八分时间、九成心意,才吃得出十足的年味儿来。大约是准备又周折、制作又费时,成果才格外让人有满足感。虽然现在都流行在外吃团圆饭,不用过多花费时间、精力,坐着就能吃到美食,然而却也少了些味道,我想大概都遗漏在“厨房的角落里”,飘散在“袅袅的炊烟里”了吧。


    其实淡的倒也不一定是年味,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,春节,这一古老的节日,也必然就染上了时代的色彩,显示出时代的特点。除了它本身那千年不变的文化底蕴外,春节毕竟是可以掺进些新鲜的现代元素的。而为什么说年味儿变淡了呢?不是因为习俗和仪式变了——每一代人都有属于他们的仪式,而是人会随着成长,越来越明白,这种暖烘烘、彼此真诚相爱、用心祝福的氛围,随着时间流逝,日益变成一种桃花源般的存在。不是年味儿变淡,而是长大了。


    年味家乡浓,家乡的年味是舌尖上的乡愁,是挥不去的记忆。什么是年味?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;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;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;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;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;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,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;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,庆祝新的开始;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……我们总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;总是向前奔跑而忘了回头看看;总是以为长大后世界就能按照我们想的运转,但是长大后才明白,“夏洛特烦恼”谁都有。


    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,那些已经消失的,又或已经消失在尘埃里的,除了一声感慨,我们也无能为力。既然如此,何不好好用心感受它,保护它,让它不仅活在记忆中,而且长久地存在于世,让我们的孩子们,孩子的孩子们,都能有机会享受其中,而不只是在冷漠的字里行间触摸年味儿。

    年味儿

    更多
    当前共有0人发表了评论.
    • 验证码:

    关键字:

    年味儿

    相关阅读:

    精彩图文
    热点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