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想起来,我已有十五六年未写过信了,也没收到过信了.
前不久,和一位朋友网上聊天,我说网聊很无聊的,聊过之后不留痕迹,没留下回味的东西,他说难道你还想写信不成?一语点中梦中人,我愣了许久,原来在内心深处,信是我挥之不去的一个结.
第一次收到信的情景,还记忆犹新.高中时,很是羡慕同学收到亲人的信,终于有一天,有同学告诉我,传达室有我的一封信,我急不可耐地跑去,一眼看见信封上我的名字,终于有人给我写信了!
高中毕业后,同学各奔东西,信成为我们联系的纽带.那时,写信成了学校一道亮丽风景线,成为我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.我们把自己的一点一滴,所思所想,学校见闻都毫无保留地告诉远方的朋友.有时,已贴上邮票,准备远行,又想起了什么,于是,意犹未尽,就地在信封上补充几句.节假日,学校的邮箱都挤爆了,我们收到朋友的问候,也把我们的祝福送给他们.信,成为我们的期盼;读信,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.平常最简单的一句问候,都令我泪流满面.
家书抵万金.父母的牵挂与叮嘱,跃然纸上.儿行千里母担忧,天冷了,要加衣;天热了,别中暑;学习,要刻苦;对人,要真诚.千叮万嘱,总也说不够.
谈恋爱了,情书自然是少不了的,面对爱的表白,我幸福陶醉.婚后,与夫君两地分居,虽每个周末都可见面,然总觉不够.诉不尽的相思苦,只好借助于信件了;有时闹了一点小矛盾,也用信来化解.这些信,记录了我们爱的历程,见证了我们爱的风雨.
大学三年,信件积累了厚厚一摞,几次搬迁,都舍不得扔掉.闲暇时节,席地而坐,翻看朋友的来信,慢慢吟读,一字一句,一笔一划,仿佛朋友就坐在我面前,有时,感觉是大哥哥大姐姐在谆谆告诫,有时,又象是同宿舍的小姐妹坐在一起,我们促膝而谈,是那么的亲切.
然而,长大了,成熟了,成家了,有电话了,有网络了,人也懒了,以至于什么时候没有了信件往来都不觉得了.我常怀疑,批发似的短语问候有几分真诚?虚无的网络又有几分真实?
真希望能收到朋友的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