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民以食为天”,中华食文化博大精深,从恢宏精繁之“满汉全席”,到街头巷间的地方小吃,高雅可煮雪烹茶,大俗亦持刀割肉,大口灌酒。果腹一事,实乃吾等芸芸众生不可小视也。
小学时,上语文课,读到《挖荠菜》、《榆钱饭》,满口生涎,脑海里浮现出绿生生的一盘佳肴。奈何至今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不知榆钱为何许物也,倒是荠菜,大江南北随处可见。冬雪初化,春风轻拂时,田间地头,长满了新鲜的荠菜,如同手掌般覆在泥里。选硕大鲜嫩的荠菜,一颗颗挖起来,在水渠里清洗干净,回家用开水焯过,洒几粒盐,淋上香油,拌匀后放在桌上,老远就能闻到荠菜特有的清香。如果细细剁了,和上碎精肉,加点蛋清,制成馅儿,包出的荠菜饺子,煮出的饺子汤都是淡翠色的,吃着爽口喷香的荠菜,仿佛春天就盛开在碗里面了。
前年有幸暂居闽南,饱餐各种美味的海鲜。大如锅盖的海蟹,渔民刚从渔船搬到码头,还冒着海水的腥气,买回家用草绳绑了,蒸出来的蟹如同胭脂一般,雪白的蟹肉鼓鼓地塞满了整个蟹钳。更不提诡异的章鱼,水灵灵的大虾,肥美的贝类,醇厚的鳗鱼。直到有一天在当地居民家里初尝海泥螺,不起眼黑乎乎小小的一碟,知道是用酱油浸的生泥螺,不敢下箸,看到主人吃得津津有味,鼓起勇气吃了一个,方才明白海鲜之“鲜”为何味,至此不能自持,大快朵颐。
人云:女人嘴大吃四方。祷告上天,在我花甲之年,犹存一副好牙口,尚能周游四海,吃遍天下,不亦乐乎!